北京证券交易所(简称北交所)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创新举措,其正式交易始于2021年11月15日。这一天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,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专属融资平台。北交所从宣布设立到正式开市仅用了75天,展现出资本市场改革的中国速度,其开市首日便有81家上市公司集体亮相,形成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色板块。

北交所开市交易的首日,市场运行平稳有序,交易制度特色鲜明。不同于沪深交易所,北交所设置了30%的涨跌幅限制,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但设有临时停牌机制,当盘中价格波动达到30%或60%时暂停交易10分钟。这种制度设计既给予市场充分博弈空间,又有效防范了过度投机。交易方式上采用了多元化的竞价交易、大宗交易等机制,单笔申报最低100股且可以1股递增,大幅提升了交易灵活性。
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,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形成差异化互补。其定位聚焦更早、更小、更新的企业,通过四套上市标准满足不同类型企业需求,构建了从新三板基础层、创新层到北交所的层层递进市场结构。这种设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,81家首批上市公司中87%属于先进制造业、高技术服务业等战略新兴领域,充分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导向。

从投资者参与角度看,北交所设立了与科创板一致的50万元资产门槛,开市前累计有超210万户投资者开通权限。这种适当性管理既保护了中小投资者,又确保了市场流动性。交易时间与沪深市场同步,采用价格笼子机制限制异常报价,通过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满足多样化需求,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运行体系。

经过近四年发展,北交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产品体系日益丰富。除股票外,还相继推出了国债、地方政府债、公司债等债券品种,2025年9月可转债业务正式开闸。920新代码号段全面启用、专精特新指数发布等改革举措落地,北交所的市场辨识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,正在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。